申请入住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岳化风光//风采] 梦幻云溪沟[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1:25: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梦幻云溪沟

                                    ——也算岳阳三十年新变迁

    曾经,这里是一片荒山野岭,1969年,被一群开拓者的脚步惊醒,从此,这片土地便失去了宁静与蓊郁,日渐生动和兴隆起来。
    不知道这里为什么叫云溪,是一条长长的山谷,于是,人们习惯把它叫做云溪沟。据说当初这里真的像它的名字那样美,云中有溪,溪中有云。山上树木丛生,野兽出没。山下,几处猎户的茅屋,几锺农家小院便是这里的主人。春天,也算得上绿肥红瘦;秋天,也有果实累累,虽然尽是些廉价的歪桃劣枣,也没有名贵品种。但,在云溪人眼里,只要生活平安,风调雨顺,倒也知足常乐。
    这里先是动物们的王国,然后是人类和动物和平共处,然后是丛林变成乡村,再然后是乡村变成小镇,最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打破了这里的宁静。1969年9月7日,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2348工程指挥部。一大批有志青年怀着为祖国国防军工事业奉献青春与生命的热忱,从全国各地来到这个穷乡僻壤,推山劈石,硬是杀开一条血路,成为这里的入住者。
    30多年过去,这里丝毫也找不到当初村落的痕迹,而是一个拥有2万多正式职工、3万多职工家属、6个化工产品生产厂、11个辅助单位的巨大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人
    这里生活着一群新人类,不同根不同族,六、七十年代的那场**运动,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一族——三线人,远胜如今的“北漂”一族。这群**多来自工业重镇或发达城市,许多都是高级知识份子,有的还来自国家核工业部。在党的号召下,他们自愿扎根在这里,像蒲公英一样,只要一层薄土就倔强地生长、繁殖、生生不息。多年以后,他们逐渐老去,目光里终于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尤其是对自己的子孙后代,怀着深深的爱惜和愧疚,迫切地希望子女们走出山沟,演绎衣锦还乡的荣耀,回归他们原本辉煌、现在依然辉煌的故土。他们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希望变成现实的唯一途径便是上大学,于是,这条小山沟里的学习气氛空前浓烈,大学升学率在岳阳地区往往首屈一指。学生们除了学习外,还兼学各种特长,孩子们与家长一起,用画笔、用管弦,描绘和演绎着云的柔情,溪的吟唱。小小的山沟里,挤满了来自山外的各种中小学特长班、培训班。加之为丰富大量离退休、早退、内退、买断的职工生活,打发寂寞的悠闲时光,社区开办的中老年培训班也比比皆是,形成一种奇特现象: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条并不宽阔的道路上便行色匆匆,老人与小孩纷纷背着奇形怪状的盒子、袋子、箱子,赶集似地奔向各个巷子、院子、口子,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人文风景。
    更奇怪的是因为化工厂较为优越的福利,沟外的人们渴望着将自己的孩子送进来,而沟内的人却一心想要孩子们走出去。形成极大的观念差异和文化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沟里人和沟外人相处并不和谐,沟里人像一支孤军、一群另类,或者说是一群来客,他们体内流动着高傲的血液,外表冷漠而有礼,迁徙的血统,无门无派的混合语言,使得他们和沟外人貌合神离。他们之间偶尔还会发生冲突,甚至会因一人而群起。即使是文明人、法治年代,依然不能避免和阻止最原始的发泄方式。
                                         文化
    自然,这里也就没有宗族寺庙,更没有牌坊古塔。三十年来,三线人靠的是自己的双手,信仰的是科技知识,他们把自己当成这里的山神与河伯。这里最早的文化便是土墙上依稀可见的“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红色印记。但即便是这些红色印记也已经踪迹难寻,随着工业建设的日益扩大和不断翻新,已经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中渐渐远去,最终化着一场春梦,了无痕迹。
                                         山
    云溪二字并无山意,实则三面环山,成喇叭形,平缓起伏的山峦将云溪轻轻环抱在怀里,山并不高大,满山都是耐活的蕨类植物和一些藤蔓荆棘,已经极少有象样的大树。半山腰已经不是山腰,不是楼群重叠,就是烟囱耸立,那烟囱,像是在密密麻麻的楼群中破势而出的长颈鹿,成为这个城区的透气口,不停地吐着一股略带青色的烟气。
                                         河流
    云溪并没有溪,那游鱼细石,清澈见底,泉水击石,聆聆作响的景象,只存在于云溪人祖祖辈辈的梦想中。虽然没有溪,河倒是有一条,从最里边的化工厂笔直地穿透云溪,一直到达扬锡湖,入长江。说是河其实已经不成河的样子,倒像一条沟。据说当年这条河也曾汹涌,有一年,半夜里山洪爆发,有人看见灯笼一样大的两只眼睛随着惊涛骇浪一路而去,天亮后这河就干的干、浅的浅,从此失去了波浪,并日渐萎缩。为方便排污,改善环境,效益良好的化工厂干脆用水泥抹了整个河床,在通过生活区的狭窄部位还盖了水泥板,阻止气体的散发。看起来,这条河像极了破腹产留在产妇肚腹上的疤痕,让云溪的男男**深刻体会和品味工业文明在这里妊娠、阵痛、生产时的痛苦与欢欣。当然,云溪沟的名称并不是因为这条沟,早些年还没有这条沟。
    大沟里流淌着一种液态的混合物,习惯于称之为“流水 ”,是因为它的状态基本还能像水一样流动。漆黑的液体日夜散发着刺鼻难闻的气味,让人窒息。有人说这里面流的是石油;有人说不对,这里面流的是盐酸;有人说这里面流走的是金,流动资金;还有人说也不对,这里面流的是血汗,还有泪;老百姓则说这里面流的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里流走了山的魂、水的灵。不管流的是什么,反正它作为云溪的指向标是功不可没的:如果外地人来云溪,还在107国道,先闻到一股怪味,就知道云溪快到了。
                                         云
     云溪的云不算少,很多,云层低低地罩在上空,以至于很少能看见夏夜的星星。值得庆幸的是还能看见月亮,这些文化人和他们的后裔依然有着浪漫情怀。有月的时候,常常在傍晚成群接队地从阁楼里走出来,穿着舒适宽松的睡衣,圾纳着各式拖鞋,也没个公园之类的去所,就顺着笔直的云中路,一边散步,一边赏月,倒也怡然自得。
                                         交通
    作为军工厂,这里的确是个隐蔽的所在。唯一的出口就是那条云中路,既是街道,又是公路,一直连接到107国道,通往市区。正因为这唯一的出路,每当化工厂发生气体泄露,如果刮起东南风,便将这些气体全部赶入沟内,久久不散。于是最里面的居民便不惜一切代价将住房往外移,厂大门口的地皮因此疯长,寸土寸金,与市区价格无异。职工们倾囊而出,甚至几代人的积蓄,也要购买一套外面的住房。住房的差异、地段的差异日益明显,显然可以看出身份和地位的区别,私底下,有人已经划分出贫民区和富人区。
    出口处的地段变得拥挤不堪,堵车、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即使实行交通管制依然无法避免。
    有京广铁路线横穿而过,因为承担这个化工厂的原料和出品运输任务,除固定的货运列车在这里时有停顿外,终因地方太小,加之火车提速,客运基本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经济
     云溪人依山不靠山,傍水不靠水。靠的是那跨越千山万水,连绵几千里的输油管道。“要想活,伴城郭”,小小的云溪区,就因为有这化工厂的存在而发达起来,化工厂成了云溪人名副其实的衣食父母。云溪人憎恨它,又依赖它。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它有着许多的无奈与不舍,对它的爱有多深,恨就有多切。
    三十多年过去, 云溪沟发展到现在,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人们在它的怀抱里世世代代,生生息息……


【转自:新浪博客:漂流瓶的BLO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1:52:19 | 只看该作者
下面那篇关于云溪、岳化的散文很美。。值得收藏。
板凳
发表于 2011-7-29 12:23:47 | 只看该作者
是挺美的,可以放到文学区去了。
地板
发表于 2013-5-1 07:59:35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5-1 08:30:54 | 只看该作者
刚建厂的初期,经常有人在半夜三更在山上释放自动信号弹,很吓人的!
6#
发表于 2013-5-1 08:33:39 | 只看该作者
当时的五七广场晚上放电影《战斗的早晨》,在散场的时候踩死了26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网站|商务合作|无图快版|手机浏览|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岳化网

   

GMT+8, 2024-6-2 18:56 , Processed in 0.082907 second(s), 25 queries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部份内容来源网络和网友发布,纯属个人收集并供大家交流学习参考之用, 版权归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System By DiscuzX!X3.3 & Powered By 5+7WorkRoom

www.YueHuaWang.com 湘ICP备15014940号

© 2010-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