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住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巴陵石化新闻]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深藏在岳化的老八路——张延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17:29: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e: S! I9 Y8 `解放战争时期的张延春。
! q! @9 [( ]  K5 Z1 G4 U8 e) |' D2 l$ l

  k6 x' B' }9 ^
" D1 v( U3 |: @$ `' O张延春近照。
& {! L: n& S' t
, @# p8 Q# ]0 X. n& `) n1 v5 w) O; U% ^ 9 Q2 ?* \( a, Q5 ~
! |# w" D5 `. m$ N  y5 ]' n1 s
3 Q; J/ g* v& _9 T- B) h
  人物简况:张延春,山西洪洞人,现年89岁,1944年5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5月入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60年晋升为少校,1976年转业至巴陵·石化(原岳化)原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工作,1986年离休。 , c; Q! w, `  X

/ A$ E) G0 f: e2 H) h. O  c+ ^  “70年前的1945年是个难忘的年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年,我**民经过八年艰苦奋斗,战胜日本军国主义者,取得一次全面胜利。就在这一年,我所在的八路军太岳军区汾东支队也取得了很大胜利。这一年,战斗最激烈,收获也最大,把日寇占领的三大据点全部销毁。经过几次战斗,部队得到了锻炼,战斗力提高,由4个连扩充为10个连的乙等团……”
) D) l" ^8 d7 X3 Q
, D  |4 v  B8 K; b  在全民抗战爆发78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今年89岁的抗日老八路、巴陵·石化(原岳化)离休干部张延春,依旧每天都要看电视和报纸,特别是有关纪念抗战的消息,老人更是看得格外认真。一本《抗战胜利影像档案》,老人也总是拿出来翻阅,并提笔回忆永志难忘的抗战经历,并赋诗感慨,“转眼已过七十春,党的培养牢记心。离职休养怡天年,回顾历史路漫漫。”9 K6 C/ P+ O3 T. N; `5 P+ c4 I1 c

5 Z* Q- l) a  \) u- j  7月5日,笔者再次走访耳聪目明、神采奕奕的张延春,听他讲述亲历抗战的幕幕往事,追忆戎马倥偬的烽火岁月。7 u, o6 K* b% f! B$ _

& ^# e+ h+ q' X2 I; |  心里播洒抗日救亡种子& w5 P' @0 ]0 }* z

( X( V2 \: W& Q/ u% S+ N  张延春小时候家里有四口人,姐弟三个。母亲郭玉环是山西洪洞上塞村人,女师预科毕业。“我记事时,母亲在洪洞县立两级女子学校教书,是一位教学严谨、忠于职守、为人正派,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的老师,解放后长期担任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联常委,誉满全县。”张延春回忆说,“母亲年轻时就向往**,追求妇女解放,是洪洞县最早到太原就学的第一批女学生。在母亲的教育和影响下,我们姐弟三人都先后投身**。”
, Y1 N! R# ^2 E; G( a9 x* y! q$ P2 Q2 B: D$ @: x" ^) p
  张延春七岁入学,在县立模范小学读书,后转入县立第二国民小学求学直至毕业。“小学毕业时正好赶上‘七·七’卢沟桥事变,从此也就失学了。”张延春说,“在那之前,我隐隐地听到红军东征,已渡过黄河。后来,我在县城第一次听到激烈的枪炮声。这年12月传来好消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P  s/ P  e0 H% {- i" [* W
* E  u+ \$ k: w" ~# h  张延春说,全民抗战爆发后,学校不得不停课,但不放假。学生每天照样到校组织宣传队,到街头巷尾、城郊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内容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共赴国难”,唱救亡歌曲与“流浪三部曲”等等,激励人们奋起抗日,还有的到车站欢送将士们北上抗日。“那时城里乡下都驻有军队,有的就在路边起锅做饭,在野外露宿,八路军总部也驻扎在洪洞汾河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剧团时常来演节目,上演的戏曲记得有《送郎参军》和《五月里来石榴红》。”虽然过去近70年,但张延春仍记忆犹新。" P- N4 k# R4 |. k" F$ ]/ E* M

# K8 v; L( P; h2 z1 Y' j8 ^$ l  当年,张延春所在的洪洞县成立了“牺盟会”(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决死队”(抗日决死先锋队),都是由一些热血青年组成。那时到处议论抗日救亡的事情,群众抗日的热情高涨。有一次“牺盟会”组织召开了群众大会,在城北八里官庄斗争贪污的村长,会后又沿途[游][行],高呼抗日口号,唱救亡歌曲。“从早上6点一直到下午2点结束,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群众集会,也是第一次走最长的路,加之天气炎热,没有水喝,我累得都快倒下了。”张老说。
  b6 A0 Y' j, e' |6 h0 [- `
7 P) n8 C7 R. x$ k7 j  后来日寇侵入晋北,太原危急。张延春的母亲带着他们姐弟三人到离县城45里的上塞外婆家避难,从此沦为难民,长年以吃野菜充饥,后来学着做醋,干农活。当年舅父自写的对联“过新年勿忘国难,雪旧耻当图自强”,至今张老还能背出。
0 V' b  y+ B  }& r( N8 n+ `
4 o. Y3 O8 j0 Z  1939年,山西形势基本稳定,我党各级组织逐步建立。村里成立了青年抗敌先锋队、儿童团。张延春参加了儿童团,并被小伙伴们选为班长。一个班有十来个孩子,任务是男孩子站岗放哨,盘查行人,送“鸡毛信”;女孩子是看守露天的磨子和碾子、水井。有一次,张延春领着儿童团员,参与挨家挨户查找一在村庄投毒的敌人。
! f, P  Z2 o5 [- _
7 O; I" ~8 H: ]/ w0 h  1940年,日寇加紧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在韩略村东头高地修了个大碉堡,每天强征村民修路。面对日寇的凶残,群众想出一套对付的办法:派出瞭望哨,发现鬼子来了大家就假装用力干活,鬼子一走就慢慢磨。晚上,由青壮年民兵组成“破路大军”,在地方武装的掩护下,在靠山傍沟的地方将路挖四五米的坑,使临屯公路经常处于中断、瘫痪的状态。: P$ R6 X' f0 r( t  _

8 f9 G- z0 V) z# l/ p9 K5 q  1941年,洪洞县组建抗日第二高校,张延春报名参加考试被录取,下半年到安村正式入学,经批准定为贫寒生,在学习的同时担负学校的送信、收粮、购物等一些杂务,农忙时还帮助军烈属收割庄稼。经过两年刻苦学习,张延春毕业时取得全校第八名的成绩。其时,他的母亲受党的派遣,到县城以教书为名进行地下工作。  _0 e, P; Z. n
+ Q8 m) Y* B$ a& \2 [0 P; k
  在共产党的指引下抗日# Y9 f9 r: C2 a: J$ ^% F
" u. z) D" O1 {2 J8 n9 @- o
  抗日第二高校的学校生活结束后,张延春的母亲到敌占区工作,大姐已经出嫁,二姐在太岳中学上学,他独自到舅父家帮助务农。1941年底,洪洞县工商管理局招收职员,经介绍,张延春担任业务员,主要任务是与敌伪作经济斗争,打破敌人封锁。
6 W3 B! w" d, B+ b4 [1 i8 B2 {
: T9 r" P* }/ [  1944年春节刚过,大雪封山,异常寒冷,工商局派遣张延春等六人跋山涉水,到冀氏县工商局工作,随后到太岳第三行署干校报到,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3个月,后返回工作单位。不久,他又接通知到抗日第二高校接受新任务。当时学校在此开荒生产自救,张延春每天和同学们一起劳动。* G& J' J: Q( g9 {  J
* G& u1 E5 u- w. ~- u- H) q
  “在这期间,政治教员高长安经常与我拉家常,谈工作情况,并交给我一本油印小册子,不但要我三天内读完,还要做好保密工作。”张延春说,“在小册子上,我系统地学习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懂得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三天后,我把读后感向高老师作了汇报,并得到了校长的进一步鼓励教育,还**完成了给区政委送信的任务。”
/ }  p% e- ]% R; A1 m& \, _- K: z5 M0 ~8 w9 W3 W4 N$ x
  1944年5月25日,是张延春终生难忘的日子。“高长安老师正式通知我,‘你的愿望已经实现了,经过几年的考验与了解,认为条件成熟,经上级批准,从即日起,你已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一员,候补期两个月’,他还告诉我党的组织是单线联系,包括自己的母亲也不能透露,一定要保守机密,遵守党的纪律。”当天,在一个破窑洞里,张延春庄严地宣誓入党。
, Z* F% Z, L& U4 }, R+ `, I/ _1 U$ i3 K: A% q$ ?! g9 q
  几天后,时任八路军太岳军区同蒲敌工站站长李溪林来抗日第二高校,调张延春担任其通讯员(交通员)。张延春说:“敌工站是专门收集敌方情报、传送情报的军事单位,所有人都是共产党员,而且是经过长期战争锻炼的老同志。我是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能在那儿工作,我十分高兴。”根据组织规定,张延春改名为张学义,并在老同志的教导下学习。0 j6 _$ M' H; S) w7 L% C
( T2 z2 i+ ]1 A# d
  张延春第一次执行任务是由老同志带着到太岳军区送情报,走的仍是到冀氏县的那条路。第二次则是他单独执行任务,也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独立行动。“我带上资料,一支枪和两颗手榴弹,所有东西都装在一个篮子里,上面盖上衣服。”张延春回忆说,“这时已是深秋,早上6点吃完饭就出发,直到下午7点再找住处吃饭休息,一天大概要走60公里以上。回来时走另一条近路,只有30公里。”0 r6 ]" K- q! C# V4 T

8 k3 e- ~# i6 M4 s2 W  张延春执行任务所穿越的一条山梁小路上村庄和行人稀少,不时听到狼嚎。返回时,秋雨连绵,河水猛涨至齐腰深,张延春浑身上下被雨淋得没有一块干布。他一天连淌三条河,不慎被水冲倒,虽然引起重感冒发烧,但他仍坚持继续赶路,后来又发展成痢疾。两周后,已转移营地的单位派人将张延春从原驻扎地接回。因医药缺乏,张延春一连两个月内隔天都发烧一次,饮食减少,身体非常虚弱,被安排回军区城工部休息。
+ @! \: A( l. O+ F9 f. i* ~6 j$ v$ }1 ~6 y6 E) N4 V
  当年11月中旬,张延春由军区派到太岳三分区轮训队学习。分区办了一个青训队,有300多人,他就到青训队报到,被分配到一区三班任班长。到了队里,他得知很多同学都是洪洞老乡,抗日第二高校的同学也有几个。) [; T: F7 r- J2 H4 Y" P

4 n8 |" ~/ a: g: c- D8 z: ]  “青训队主要任务是培养青年政工干部,学习科目有政治、军事、文化等,劳动是必不可少的业余必修课,如打柴、扛粮、运菜等。”张延春回忆说,“每次扛粮最近也在10公里以外,运菜就更远,往返需3天多时间。扛粮、运菜没有口袋,被子就是最好的‘袋子’。我一次可扛80斤重的小米,六七十斤的菜。年轻人集体行动,不觉得太累。”. y: l8 X5 C) H% C

9 ~1 z, v7 z7 I- [8 p  1945年冰雪消融,天气转暖,总队组织开荒。在开荒能手竞赛中,张延春被小组推荐参赛,最后以第二名入选,荣获一等奖。“奖品是一支边区生产的铅笔、20张桑皮纸,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条件下非常珍贵。会后进行加餐,晚上开会把先模请到主席台上就坐,好不风光。这又是一个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张延春笑着说。% S+ E5 O0 |3 @2 T' C3 j
6 F* o5 Z- t0 ~( n
  当时,1940年就任太岳军区212旅旅长,后担任太岳军区第二分区、第三分区司令员、太岳军区副司令员的孙定国,非常关心张延春他们这批青年人的成长,经常来看望大家,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得知大家学习用纸短缺,孙定国专门为每人解决了一大张有光纸。“这在那时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虽已隔多年,但我总是怀念。”张延春感慨道,“青训队还谱写了一首队歌,‘教育着我们英勇顽强地与日本法西斯强盗战斗,把敌人消灭,将社会改变’,这些歌词也抒发着我们的心声。”3 A% b  {( f6 T0 n! ]6 Q2 [

. Y4 Y- _' b$ h  ?- L9 w1 |  在战斗中历练成长进步
0 a  b% d# w! K2 B# R0 G2 l! Y# z$ X% ], Q+ ^
  1945年3月,青训队学员结业分配,依依不舍地走向各自的战斗岗位。张延春等6人到八路军太岳军区三分区司令部(当时驻扎在浮山城内)等待再分配,张延春被分到八路军汾东支队二连任政治工作员。“汾东支队有四个连,一、二连是抗战初期组建的老连队,三、四连是冀氏县大队改编而成,部队经常活动于临汾、洪洞之间,打击敌人,士气高昂。”张延春介绍说,“汾东支队的装备在当时比较强,每连都有三挺轻机枪,一门掷弹筒,人员齐全,3个排13个班满员120多人,是临汾、洪洞、浮山一带的主力部队。”
- M3 P7 i# G6 {3 B0 P* f
/ K/ a2 z3 K) x" D5 |  汾东支队经常深入靠近敌伪统治区的地方活动,白天在村中驻扎,晚上灵活行动,派便衣到敌占区内侦查敌情,有机会就对敌进行打击,做到“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使敌人难以摸清情况。同时,支队还与各村的民兵组织有密切联系,适时共同打击敌人。
" W) Z5 z( E: l; d, P! H7 E# `0 p
# @1 f" B4 R( H& c- h( Y4 h" r  1945年5月,晋南大地麦子一片金黄,丰收在望,而群众却又是喜欢又是愁:喜的是即将可以吃上几顿饱饭,愁的是日本鬼子在各据点强拉民夫,强派车辆,准备抢粮。在临汾大阳镇,鬼子就集中了一百多辆大车、两三百民夫,准备抢粮。
6 U/ p: V- b$ j+ d: N7 x
3 B2 R4 e( D% q) h3 Z  汾东支队按军分区命令,与周边各县游击大队联系,保卫夏收。根据战前部署,三连在正面,一、二连在两翼,四连为预备队。一天晚上9点,部队出发,12点到达伏击地域上阳村,粉碎敌人的抢粮图谋。张延春所在的二连的具体任务是迂回、穿插、分割包围,要求全歼,不让一个敌人漏网。" T. H* E: _1 G) @$ x; k
/ k9 |+ M3 J# R9 W/ X4 y8 u3 \  T
  第二天上午大概9点半,敌人一个连出了大阳东门,向上阳而来。战士们刺刀出鞘,子弹上膛,手榴弹挂在手上,注视着前方,等待出击命令。10点半,战斗打响,冲锋号声、机枪声响成一片。连长、副连长、指导员各带一个排勇猛地向敌中间插去,手榴弹雨点般落在敌群中。在一片喊杀声中,日本鬼子顿时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听到八路军用土制喇叭高喊“放下武器,缴枪不杀,优待俘虏”,敌人乖乖地举手投降,少数妄想逃回据点的敌人也被兄弟连队堵截。
6 ?3 P3 d: `; l* `. c. Q2 h2 t' ?1 }! C3 C; }: T( K
  经过个把小时激战胜利后,张延春他们清理战果:缴获轻机枪三挺、长短枪80余支、子弹5000余发、手榴弹若干;毙、伤、俘敌连长以下100多人,而八路军无一伤亡。“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战斗,永生难忘。”张延春说。" @) L. S9 @9 t6 ^; S( g; _

5 |4 I' e8 D9 B4 Q: [% o  随后,汾东支队转移到洪洞县武家庄,又对盘踞在曲亭镇之敌进行了打击。曲亭是大阳、韩略一线敌人的一个支点,经常对临汾和洪洞东面进行骚扰,对我根据地危害极大。这年6月,汾东支队协同洪洞县大队和各区基干队,向曲亭之敌展开了攻击,消灭了伪警备队和[警_察]局,俘虏60多名敌人。4 x* r/ u  E! K% W: o' Y% L
6 X& s3 Y: s# }" y
  “因火力不足又缺乏攻坚经验,日寇把守的碉堡一时没有攻克。最后虽然取得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副支队长和支队参谋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他们都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啊。得知他们牺牲的噩耗,战士们都非常悲痛,在驻地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说到这里,张延春神情凝重,眼里饱含泪水。/ O. Q$ C6 J8 f( c: K3 x
. S( q! l2 a% `; `8 z
  1945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抗战到了决胜的关键时期。这一天,汾东支队在武家庄集合,几位老红军介绍了我军的光荣历史,尤其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过程,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不久,部队又开到大阳镇,对大阳镇进行围剿,使敌人寸步难行。又经过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内线工作,大阳镇的伪军宣布起义,孤立日寇。大阳解放后,“同蒲”(大同至蒲州镇)铁路以东已没有敌人据点。
- v$ r; Z: V* K3 u; A  T7 u4 Y1 l* a6 g  e, V! N- i2 E4 v1 c
  伪军起义后,八路军汾东支队进行整编,从各连抽调部分骨干组成第五连,张延春也调到五连任政治工作员。他们迅速健全各种组织,配备骨干建立党支部,一切工作就绪后,主要工作以加强战士的政治教育为主,帮助他们从思想上彻底和旧观念决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后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汾东支队进一步扩大,编成一个乙等团,支队由5个连扩编成10个连。5 R1 h! V& e; ^+ r$ i
. \8 l: M1 ~! m0 u6 h
  抗战胜利后,汾东支队划归由秦基伟任司令员的太行军区指挥,张延春所在的部队改为太行独立旅,他被任命为副指导员。跟随部队,张延春继续着他的战斗生涯。1 v$ Q. G& Z- a  c  F! 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网站|商务合作|无图快版|手机浏览|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岳化网

   

GMT+8, 2024-6-1 22:22 , Processed in 0.137821 second(s), 28 queries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部份内容来源网络和网友发布,纯属个人收集并供大家交流学习参考之用, 版权归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System By DiscuzX!X3.3 & Powered By 5+7WorkRoom

www.YueHuaWang.com 湘ICP备15014940号

© 2010-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