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入住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 古井情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23:5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离家数十步,有一眼古井,不知哪朝哪代留下来的。井口用宽阔的璧形麻石板锁定,年深月久,石板上那些经常受到摩擦的地方光滑无比,但在那些接触较少的地方依稀可辨斧凿之痕。井口不大,仅容一桶入,井水十分清澈,水位很高,最高时可与麻石板平。由于水足质好,取水者甚多,儿时的记忆里,经常是姜家的大婶前脚刚走,邓家的媳妇后脚就来,亦或是胡家的老爹和黄家的老妈同时到达,从容的各挑一担水,在井旁寒暄几句后背道而驰……

十年前,妻子初到我家,她对这古井也一见钟情,连声夸赞,至今我还记得她当时的赞叹:“好清的水,好爱人的石井栏!”此后又多次说过类似的话。今天想来,妻子最终跟了我是不是多少和那井有点关联,或者说在这一点上,和我俩的认识和体会是如此相似有关。

是的,我爱这古井,孩提时开始就爱,记不清有多少次匍匐在井中用刚玩过泥巴的小手掬水来喝,偶尔也意识到卫生问题,于是伏在地上撑着石井栏把头伸到井中去喝,恰如猴子捞月,全然不知危险,更全然不知自己的口水会被邻里们分享。年龄大了些,总喜欢有事没事到井边转转,中学时的学业压力,长大后无端的一些烦恼事,似乎都可以在这瓜棚豆架下的古井旁消解,尤其是明月朗照清风微拂的晚上,井中清清的、静静的泉水中倒映着同样是明明的、静静的月亮,一种清清明明的境界便由心底油然而生,仿佛自己的心也如这水这月般澄澈。“明月清风自在怀”,这是何等高旷绝俗的一种情怀!忘却烦恼,心无尘杂,井旁一照,方显生命的本色,好一口“洗心井”!

现在偶尔回家,总喜欢到井旁洗衣服,母亲总是关切的说,“用洗衣机洗噻,井边上冷呢”。或者说“自家洗么子喽,等下集到一起我来洗”。这一点上,我很少听从母亲的建议,我理解母亲的关爱,但母亲或许不知道到井旁洗衣服,于我是一种享受:清清的水缓缓的注进盆里,心中所有的不爽也就纷纷抛到了九霄云外。惬意地提着一尘不染的衣服往回走,充盈在心中的,不仅仅是劳动的喜悦。记忆中爷爷也爱这井,爱得深沉质朴,六七岁时的我曾跟在爷爷身后,看着他以疲病之躯架梯子带工具下到井中掏井,他说:“用了几十年的水,不晓得这井几十年没掏了,我也快是那边的人了,走之前掏一回井也算是功德一件”。帮忙掏井的,自然是我的父亲叔伯,而我记忆最深的,是掏井时井底淤泥中挖出来的七条硕大的泥鳅。果然,爷爷掏完井后不久,就重病在床,不久就在我们学习“一群大雁往南飞”的时候去世了。现在家里有一把锈迹斑斑的尖刀,只要看到它,我就想起爷爷,耳边响起爷爷掏井捡到刀时气喘吁吁的苍老声音:“一把好刀掉到井底,已经锈得没法用了。”就那么不经意的一句话,现在想来,似乎竟包含着某种别样的哲理。

去年八月,我回家小住,几乎天天去古井旁小憩,有时在井边水沟里翻翻螃蟹;有时到井边照着自己肥硕的影子自嘲一番;有时也受宋人“有井水处皆歌柳词”的暗示,歌一阙“杨柳岸晓风残月”。一个暮色渐浓的傍晚,我虔诚的给古井拍了张全身照。返城后,我给照片写上“心如古井”的题鉴后,把它作为我电脑的桌面。往事如烟,烟随风逝,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古井的清泉依旧不知疲倦的长流,从容的维系着古今,默默地惠泽着桑梓,而古井以及井边月、井边风、井边事、井边人,都成了我心中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沙发
发表于 2012-11-7 14:45: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真的很好哦
板凳
发表于 2012-11-7 22:14:24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文采啊,膜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网站|商务合作|无图快版|手机浏览|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岳化网

   

GMT+8, 2024-6-1 11:30 , Processed in 0.074123 second(s), 22 queries .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部份内容来源网络和网友发布,纯属个人收集并供大家交流学习参考之用, 版权归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System By DiscuzX!X3.3 & Powered By 5+7WorkRoom

www.YueHuaWang.com 湘ICP备15014940号

© 2010-20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